您的位置: 首页母校新闻 → 正文
母校新闻

【倡议我响应 志愿我行动】王立华:凝心铸师魂 立德育新人

[日期:2019-12-18]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王立华,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两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宣讲团成员,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内蒙古教育厅、内蒙古师范大学十九大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师范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师范大学习近平思想研究中心成员。

王立华多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治区及国际横向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出版专著和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十多篇,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曾荣获内蒙古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思政课女教师、“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王立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做好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她更明白,高等教育志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王立华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奋斗箴言,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依据“四有”好老师标准,结合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她就如何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得出以下几点个人体会。

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深信不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直气壮的传授思政知识。“不信”,课堂教学则没有激情,既说服不了自己、感动不了自己,也说服不了学生、感动不了学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无从谈起了。思政课难教,思政课教师难当,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执著的爱岗、敬业、乐业精神。只有真正热爱这个岗位,把其当成无悔的选择,才能做到忠于职守,只有把思政课教学作为情愿为之奉献的事业,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真正体会到追求事业的乐趣。

二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既应是博学多才的“专家”,又应是博览群书的“杂家”。要成为功底深厚的专家,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对课程专业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要成为博学多才“杂家”,思政课教师又必须博览群书,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学科内容和学术前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听她讲课的学生们都说,“上一门《概论》课,能让我们学到好多门课的知识”“课堂内容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小到家庭琐事,大到国家政事、世界局势,感觉收获颇丰”“老师每次上课时总是带来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思政课我们爱上”……

三是不仅要懂得“教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更要具备出色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将教材改编成“剧本”并进行导演和表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对知识体系逻辑性的深刻理解,对课堂教学语言(口头言语、表情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的熟练运用,对课堂秩序的有序管理,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讲活变为学生喜欢的趣味知识,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解读、拓展方面要有新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要将艰涩的理论话语和教材语言转换为学生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不要念教案、不要读“ppt”,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交流(包括语言层面和思维层面),使学生倍感亲切,逐渐引发其听课兴趣;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发听课,老师是“导演”,学生是“编辑+主演”,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平等探讨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相互结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更多地采用实践课教学,使理论不再枯燥、乏味。

四是要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要把学生当亲人、当孩子、当兄弟姐妹,观察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需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他们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当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特别值得信赖的人,不仅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鼓舞,进而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发挥出持续的影响力。

教育者的亲和力来自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王立华常说:“学生是带着希望,用他们最美的年华来听课、学习的,我们应该给与他们收获和喜悦,这一直都是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感动了学生,那一定我的初心和使命感动了他们,而学生也感动了我,使我有了成就感、幸福感!”王立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自我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满腔热血 无私奉献

王立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践行理论教育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娓娓道来;案例教学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疏导说理不是颐指气使,而是润物无声。她不仅要求自己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讲授好“中国故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责任作为社会服务,围绕“新中国史”“中国中产党党史”“宗旨意识”“理想信念”等内容,主讲了几十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受众达数千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坚定的信念示人、以高尚的品德服人、以知识和智慧赢人、以真挚的情感动人、以自己的榜样正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王立华自豪自己是一名思政课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说:“我无悔,因为爱与责任坚定了我对本职工作执着的追求!”作为爱岗敬业的先进典范,王立华将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她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将自己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她的满腔热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传播者,是她一生的初心与使命。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教师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让人在细微之处受益匪浅,每一个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学生记者:刘思嘉 张司奇)

阅读:

上一条:我校举办第十一届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之职场大赛决赛
下一条:我校研究生院组织召开2019年新增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