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母校新闻 → 正文
母校新闻

学术交流盘点,2020年我校持续开展高端学术交流活动120余次

[日期:2021-01-21]

本网讯 2020年,学校积极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术交流促内涵建设,立足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人文、自然、艺术体育学科布局,主办或承办了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学术交流新高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凝聚“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学术活动。

(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研究”开题论证会

5月22日,由赵东海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研究”预开题会在我校召开。10月31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思路清晰、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最终成果能够体现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各子课题时间安排妥当,具备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11月3日上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我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此次成立基地,旨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实践,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着眼点,也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着力点,有利于为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有利于为国际社会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11月21日—22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研究会会长巴特尔书面致辞,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本次年会以“人类学民族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时代意识和担当精神。

(四)金炳镐先生做“新时代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学术讲座

12月7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金炳镐受邀在我校赛罕校区信息楼报告厅作题为“新时代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学术讲座。

金炳镐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等九篇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对新时代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作了深入解读。

(五)曹永年支边执教六十年暨北方民族史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12月20日,由我校主办,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曹永年先生支边从教60年暨北方民族史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旨在以名师为牵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师大发展为动力,总结曹永年先生的教育成就和学术史观,揭示中国北疆史研究的脉络,提升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建设的高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我校与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举办2020年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高级研修班

12月25日,由自治区文物局和我校联合举办的2020年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高级研修班在呼和浩特开班。

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学术平台优势,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文博考古人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繁荣发展,同时运用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突显学术交流成果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我校的鲜明底色。多年来,我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是自治区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有序提高我校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我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持续学习计划,邀请区内外专家来校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内蒙古家庭教育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开幕

6月21日上午,由我校教育学院与内蒙古立心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内蒙古家庭教育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赛罕校区开幕。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内蒙古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形成家庭教育的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自治区家庭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让家庭与学校和社会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努力开创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第二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在我校举行

8月20日上午,第二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在我校举行,全国2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学者齐聚草原,共谋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科学技术史教育问题专题研讨”。

我校科学技术史团队继承和发扬“专、恒、勤,目标、合作、诚信”的“李迪精神”,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本届联席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技史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史教学及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科技史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成立暨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振兴与“十四五”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开幕

9月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成立暨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振兴与“十四五”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开幕。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分中心落户我校,是我校与一流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对我校教师教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必将全力以赴经营好、服务好、保障好内蒙古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努力使其在内蒙古开盛花、结硕果,推动内蒙古教师教育、国家教师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通俗类书的文献整理及语言文学研究”开题报告会

10月31日,由我校闫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通俗类书的文献整理及语言文学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本课题致力于对通俗类书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考辨,探索其发展脉络,对于研究文学史、语言史、文化史、观念史、风俗史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五)新时代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暨李龙教授从教六十载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

11月21日,新时代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暨李龙教授从教六十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赛罕校区信息楼报告厅隆重开幕。

李龙教授是新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社科名家齐相聚,学术交流影响广

为适应我校人文社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普及政策、凝聚共识、创造促进人文社科发展的优良氛围,助推我校“一流”学科建设,2020年除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外,学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多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会议与讲座,大大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增长了学术见识。

(一)我校与自治区社科联合主办的北疆论坛2020暨第三届“内蒙古学”论坛召开

9月19日,北疆论坛2020暨第三届“内蒙古学”论坛在乌兰察布市召开。本次论坛由内蒙古社科联和我校联合主办,乌兰察布市社科联承办,内蒙古学研究会、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协办。

该论坛旨在让地方学走出“小圈子”,让地方学研究拓宽“新视野”,让地方学研究形成“聚力场”。

(二)朝戈金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讲座

10月1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来到我校,在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

朝戈金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为先导,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民性、实践性、学理性以及其他问题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价值。

(三)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8届年会在我校召开

10月18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8届年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我校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和我校主办,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外国经济学说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年会在我校召开,对于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理论经济学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我校文艺学专业主办“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敬答李泽厚先生”专题学术讲座

10月19日,由我校文学院主办的“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敬答李泽厚先生”的学术讲座在线上举行。

程相占教授从“李泽厚对生态美学的批评”“中国生态美学发展历程第一个回应”“并非‘无人美学’第二个回应”“生态美学与实践美学”等四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生态美学的核心问题,对中国生态美学的创见性建构过程及生态人文主义的思想立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五)庆祝第十六届“国际哲学节”主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月2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我校法政学院承办的“庆祝第十六届‘国际哲学节’主题研讨会”召开。

大会秉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哲学日”的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时代主题,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功能。

(六)举办全区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学术论坛

11月30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区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学术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重大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大改革,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

(七)校园文化热 师书化岁寒——文艺评论家兴安内蒙古师范大学系列讲座开讲

12月14-15日,兴安分别以“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 “作家的十大关系”“我的写作与水墨艺术”为题作了专题讲座,与我校师生共同探讨了文学创作有关、自己的创作历程与绘画感悟等问题,让文学创作真正走近师生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

四、自然科学展风采,交流学习促成长

为推动我校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探索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更好地发挥我校自然科学学科独特优势,推进自然科学成果向地方、行业与企业的转移转化,加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我校组织多场讲座,为全校师生送上了丰富的科学盛宴。

(一)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专题学术报告会

7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院士,以现场讲座和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内蒙古大学作了题为《功能介孔材料的界面定向组装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我校在赛罕校区信息楼学术报告厅设分会场,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参加了会议。

报告会上,赵东元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功能介孔材料的基本特性,基于界面定向组装思想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及功能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光电转化与存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等内容。

(二)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8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在我校文史楼举行。

韩启德对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在现代科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亟需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作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北京大学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能够共同为我国科技史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北京师范大学冯世平教授做“认识超导电性的物理机理”专题讲座

10月20日,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冯世平教授做“认识超导电性的物理机理”专题讲座。

讲座上,冯世平教授详细解释了超导的基本性质,回顾了超导电性发展历史,列举了超导电性的重要应用,并详细解释了提高超导临界温度Matthias规则,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一些典型的反常物理性质,费米子自旋理论以及高温超导电性的重要意义。

(四)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内蒙古高校地理教法实训室建设标准研讨会顺利召开

10月30日-11月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主办、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内蒙古高校地理教法实训室建设标准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会上,来自各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就“高校地理教法实训室建设标准”进行了研讨交流,并提出了建议。本次会议还安排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小组讨论会”,11位参加编写教材的教师进行了讨论。

(五)内蒙古大学谷晓俊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11月18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谷晓俊教授应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邀请,在信息楼报告厅作了关于“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和转化”的专题讲座。

谷教授首先详细分析了特定催化中的关键问题,并就如何利用化学、催化、材料方面的基本原理设计催化剂以及探索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进行了阐释。

(六)赵纪军教授做客时空大讲堂作《新型二维铁磁材料的设计与调控》专题报告

12月16日,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赵纪军教授作了以《新型二维铁磁材料的设计与调控》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加深了大家对前沿科技成果的了解,提供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培养了师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兴趣。

五、艺术学科显优势,交流发展势头强

为了繁荣艺术学教学与研究,推动艺术学学科建设,促进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充分激发艺术学的潜在优势,我校邀请多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发展的主题,在艺术理论创新和艺术学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师生学术视野、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凝聚共识,担当使命”内蒙古高校民族产品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召开

7月19日,“凝聚共识,担当使命”内蒙古高校民族产品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工艺美术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我校主办,我校工艺美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民族产品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

论坛还采取了网络直播方式面向学院师生代表同步进行,参会人员300余人。

(二)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美术学院开幕

10月17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我校开幕。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110余名会议代表,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美术学院师生参加开幕式。

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是具有权威性的中国美术史学研究专业会议,本届年会以“从北方走向世界——开放视野的跨文化美术史”为主题,围绕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跨文化美术史、美术理论与批评、宗教美术史、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六个方面展开交流与研讨。

(三)我校举办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江格尔”“蒙古象棋木雕技艺”传承人群研修班

11月1日,由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我校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美术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江格尔”“蒙古象棋木雕技艺”传承人群研修班开幕式在文史楼一号会议室举行。

开幕式后,朝戈金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特点以及蒙古族文化内涵为传承人研修研习班进行了开班讲座。此次研修班为期1个月,在两校区分别开设理论学习和实践创作课程。

(四)工艺美术学院举办新文科新视野“工美尚艺”人文艺术讲坛 (第三期)《艺术学研究法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活动

12月14日至18日,工艺美术学院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以《艺术学研究法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为主题,分线下(二次),线上(三次)二个单元共五个专题,就艺术学课题研究及学位论文写作方法进行了辅导。

侯样祥研究员的系列讲座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表达幽默,分别从艺术学研究论文的选题、证据、观点、引文注释、结论及具体构架和方法层面,运用大量的经典选题和个人研究案例,将艺术研究与科学、历史、文学等研究方法与思路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六、学习科学家精神,铸就不朽丰碑

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校组织了多场座谈会和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一)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

10月7日下午,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加深全校上下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学习领悟、融会贯通。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作用,对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关键点上给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科学的方法论。

(二)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内蒙古草原行走进我校

10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文化,讲好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奋斗的故事,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学校邀请到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妻侄许进作了题为《邓稼先的故事》的专题报告。

许进以生动的事例回忆了邓稼先爱党、爱国、爱事业的点点滴滴,向我们传递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一句话的真谛。许进勉励在场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勇担时代重任,书写出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生的青春之歌。

阅读:

上一条:我校12位教师被聘为自治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
下一条:体育学院孟克满都胡家庭荣获“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