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师大记忆校史钩沉 → 正文
校史钩沉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史展览(第三版)

[日期:2018-09-22]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史展览馆建于2004年,位于盛乐校区图书馆一楼西侧。校史展以史实为根据,以图片文字为主要形式,分为“学校概况”、“领导关怀”、“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满园春色”、“硕果累累”等板块,共28个版面,300多张图片,再现了学校近60年发展轨迹,重现了艰辛历程,展示了骄人成就,描绘了发展远景。参观校史展览馆预约电话:0471-7381081(盛乐校区创业楼208室)。

学校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内蒙古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同时肩负着为东北、华北、西北七省区培养蒙古语授课教师的重任,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801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4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馆藏图书214万册,电子图书72万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30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354人,专任教师1430人。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6000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1000人,各类留学生25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6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70个,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个,此外,还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科研机构59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与特色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9个,精品课程22门。

领导关怀

春华秋实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也是内蒙古草原上第一座高等学府。首任院长左智带领7名专职教师,艰苦创业,克服种种困难,开始了内蒙古民族师范教育的征程。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内蒙古师范学院,1952年5月5日成立于当时的首府乌兰浩特。1954年8月,学校随自治区首府从乌兰浩特市迁到呼和浩特市,并将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1955年,全部师生迁到新城南门外的新校园。1956年学院成立函授教育科,设汉语文、蒙语文、数学三个专业。1958年增设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五个专业的专科和本科。1959年成立函授部。

1962年建校10周年时学校的发展情况:有10个系、13个专业(4个系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在校学生近2000人(蒙古族学生占30%以上);教师300余人(蒙古族教师占24%以上);全校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万册。1964年,学校成立附设函授大学,先后在牙克石、通辽、赤峰等地设立函授站,形成了完整的函授教育体系。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文化大革命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灾户”,各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1971年学校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1972年全面招收工农兵学员。1976年恢复函授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学和工作秩序逐步恢复,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学校进入了全面恢复和不断发展的新时期。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建校30周年时,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1983年恢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设函授大学.1983年根据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指示,学校成立干部培训部,至1988年工培养学员一千余人。1984年学校确立了“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八字校风,以多种形式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建成物理教学楼、生物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等基础设施。

阅读:


下一条: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史展览(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