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原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马悦
推荐人:金力 赵晓军
2016年11月24日星期四,也就是西方的感恩节,田家炳教育书院楼507教室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用或青涩、或流利的英语分组讨论着实体店购物和网络购物的利弊。讨论过后,授课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让学生们在上面用英语写下最想要感谢的那个人,以及想要对他(她)说的话,如果有机会,会送他(她)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有一位学生写道:“我想送妈妈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因为这些年她为了我操劳了很多”。还有一位男孩子写道:“感谢地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可以,我想为她买一件绿色的衣服,因为她现在的衣服被人类破坏的太严重了”。
正在授课的是原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马悦,这节课虽然是本学期大学英语公开示范课之一,却也是马老师授课的日常。马老师说:在数字化大时代的今天,英语课堂有必要做到适当回归本真。利用感恩节的契机让学生在练习英语表达的同时,反思一下当初自己为什么出发,感恩节不仅仅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部分,更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为了拿文凭,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懂得感恩的人。这些话同样也是马悦老师一直以来告诫自己的:前进的路上,心怀感恩,不忘初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这位八五后“青椒”,学生眼中的“大姐姐”,是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内蒙古赛区视听说课组的冠军,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谈起自己的从教经验,马悦老师说,经验的积累要从自己还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师范生说起:马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期间曾连续四年获“校长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技能的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时19岁,还是一名大三学生的马悦老师,作为师范英语专业唯一一名晋级选手登上了全校教师技能大赛决赛的舞台。现场观众有500余人,那一次比赛还在全校所有阶梯教室进行了直播;与那次比赛相比,23岁,刚刚入职,初登象牙塔三尺讲台的马老师,在面对个别同龄学生的英语课堂时,多了一份从容,却也不可避免地稍显青涩;29岁,入职的第六个年头,马老师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有机会代表学校,并最终代表自治区参加大学英语教学的巅峰对决。这一路走来,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每一次比赛,每一堂示范课,离不开自己对英语教学的执着和热爱,更离不开恩师的教诲,领导的肯定和指点,还有同事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转眼,与师范结缘已十年有余,古语有云: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马老师说,作为一名八五后“青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浅薄的教学积累和比赛经验,也许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挑战时增添一丝自信和从容,但更多的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
真实交流是最好的课堂
实践出真知,语言学习亦如此。在学生时代,马老师曾参加了“益暖中华”全国大学生公益支教活动,还有各类国际国内会议的志愿者及翻译工作。她说,这些经历对自己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虽然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那么多专业的实践环境,但马老师也努力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交流体验。除了课内外和网络课堂中以话题为导向的小组活动,她还利用自己在美国”富布莱特“项目访学时的资源,将部分有意向的学生与美方大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语言学习伙伴。在每周一次的交流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练习口语和听力,学习到地道的表达和西方文化,同时他们还有机会转变成小老师,向美国学生讲解基础的汉语表达,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感慨道:“真的很幸运,马老师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有利的交流机会,这样的交流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除了过四六级,语言学习原来还可以有如此美妙的途径!”
不尚勤思,无以成师范
马悦老师说,作为青年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来教授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挑战。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是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必修课。所以,马悦老师始终坚信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学生时代主持和参与的各项研究课题为她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2013年,还是助教的马悦老师就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教师话语指令语的论文。2014-2015年度留美期间,马悦老师与我校任富楠老师一起在“富布莱特”项目华盛顿年会上发表了题为“Effective Tools in Fostering and Enhancing Interest of Beginners and Intermediate Language Learners”的研究报告。此外,她还参与了十余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项目的研究。马老师说,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还只是一个初学者,但她深知“不尚勤思,无以成师范”。在如今思辨教育(critical thinking)的大浪潮下,她将时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通过科研和不断的学习来弥补,做到真正的教研相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马悦老师说,未敢忘却当年选择师范的初心,当下也还远未达始终。教学之路,科研之路,终身学习之路,人生路漫漫且修远。只愿不辜负学生眼里的渴望,不辜负一路前行时给予自己支持和帮助的可爱的人们,不辜负自己的青春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