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师大记忆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我是师大人】嘎日迪:中古蒙古语的开拓者

[日期:2017-06-11]

  语言学博士嘎日迪教授是中古蒙古语系统化、理论化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古时期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和汉文、阿拉伯文标音蒙古语文献及其元代汉语文献整理研究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学者。他擅长从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又将研究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得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和研究的冲突矛盾;以自身的师德和律己精神熏陶和感化着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和特殊的教学方法成功实施着教书育人的目标;以考古手段进行蒙古文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创了石窟榜题蒙古文题记研究的先河,开辟了敦煌吐鲁番学和蒙古学两个著名学科边缘性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
  古蒙古语系统化、理论化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开拓者
  嘎日迪同志留校任教以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等讲授了“现代蒙古语”、“语言学概论”、“蒙古文字史”、“中古蒙古语”、“蒙古文献学”、“文献考古”、“音标符号学”和“蒙汉比较语法”等专业主干课。其中后五门课程均是开创性新课程,是对民族教育的新贡献。
  在近十几年来,在教师人手不够、年轻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较多的情况下,他每学期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累计达到6门以上,全院教师中课时量年年最多。而在有些年份还带本科生赴旗县基层实习,多次指导校内外研究生进行论文撰写、田野考察等,是任劳任怨的师德表率。学校自开始量化考核以来,其教学和科研年工作量均超额完成4—11倍不等。近五年教学评估年年为优秀、三年为全院第一。
  嘎日迪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注重理论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讲授深入浅出,注重启发,做到讲授每一堂课都有针对性。任教三十三年来没有耽误一节课,就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应邀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四个月期间,对于所任的所有课程,也有补课补救措施,没有为此缺斤短两。
  嘎日迪教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适当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使课程内容不断地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教材建设和教科书内容的更新。至1991年,先后独立完成了《语言学概论》《古蒙古语纲要》《中古蒙古语》约80万字校内教材,其中后两部教材填补了空白。后来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古蒙古语》的体例系统,章节以至书名等均以他的同名教材为蓝本编写,并于1999年荣获教育部教材成果二等奖。主编了全国高校统编《现代蒙古语》更新换代教材,组织全国八所高校骨干教师编写,2001年第一版,2007年修订版,是全国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教材在编写原则和内容、方法和体例上,比起以前的教材有了较多的创新和改进,大大压缩了篇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嘎日迪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又曾在中小学任教七年,因此非常注意蒙古语文在不同层次教学中的区别和衔接,并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在他与阿拉腾朝鲁合写的《蒙古语语法》高、初中两部统编教材和上述大学教材中充分贯穿了他的研究思想。提倡在不同层次课程中的合理分工和知识的搭配,尽量杜绝重复和断层。
  嘎日迪教授在圆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承担了众多社会职务。1999年推选为中国蒙古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开展了语言规范、学术交流、出版文集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多次参加了教改时期高校教材、中学语文教材的审定工作;参加了《蒙古学百科全书》语言卷编委暨编纂;组织实施蒙古语标准音和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等。

蒙古学、敦煌吐鲁番学和中古汉语等学科交融领域文献整理研究中贡献特别突出的学者
  他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主持完成了省部、校厅级研究项目多项,对甘肃、内蒙古、新疆的12 处 910多个石窟进行了细致的实地勘察,发现了蒙古文榜题 112 条(八思巴文 16 条)、回鹘文榜题 159 条,发现元代蒙古文残纸 85 份(八思巴文 6 份),丰富了蒙古文和回鹘文文献;考察校勘订正元代大型蒙汉文石碑 4 尊、中小型15 尊,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新资料。
  1986—1990年对敦煌窟区 824 个石窟及十几坐佛塔进行了全面的勘察,释解了所有的蒙古文题记,完成了《敦煌石窟回鹘蒙文题记考察报告》和技术处理事宜。其系列论文和成果,多数亦有译载或转载,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反响。其中《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蒙文题记释读》论文,获国家级学会一等奖 ,上述《考察报告》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成果”,他个人被授予“自治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1989—1994年完成的“伊盟阿尔寨石窟佛教文献整理研究”重点项目中,他主要负责了田间作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发现了61处(首)240多行佛教赞文榜题、残片和其它大量清代经文残片。完成了《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题研究》专著的主要部分和整部专著的统稿审定以及技术处理。日本学者井上治博士在《东洋学报》81卷专门发表书评,肯定了此著的成绩。2000年这一专著被评为自治区社科成果二等奖,2010年也出版了汉文版。发表了榜题研究论文多篇,完成《奇异璀灿的阿尔寨石窟》录像片撰稿编辑。此片于1992年选送全国电视教学片展,并获自治区优秀录像片二等奖。以古蒙古语研究室为主体,成功地召开了全国性《阿尔寨敦煌石窟蒙文题记学术研讨会》和四院校联合召开的《阿尔寨石窟佛教文化遗址考察研究成果汇报会》。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对于上述两个石窟的考察收获和研究成果,《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主要媒体进行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惊奇和赞赏。
  1994年起,嘎日迪教授应北京师大之聘,参加了国务院、全国高校古委十年规划重点资助《全元文》大型文集的整理研究项目,承担全部文稿的终审任务,重点把关元代官话等诸多有关问题的断句点校,这一工作被有关元史学者称作“绝学”。该书60部大型文集,已于1997年至2004年全部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齐,并于2006年12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通过主持“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献整理研究”和“敦煌石窟出土蒙古文文献综合研究”基金项目研究,在莫高窟北区石窟区发现了蒙古文文献资料68份。这是1909年德国学者吐鲁番掠夺性发掘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国内学者首次大批的发现。他的八思巴文《萨迦格言》残片研究的成果,在《蒙古秘史》与蒙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呼和浩特,2001.8)上宣读,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华每日电讯》等国内主要媒体和菲律宾《华侨报》等多家国外媒体在显要位置对此进行了报道。对于吐鲁番出土类似残片文献的文源确定,国外学者们花费了47年,而他的研究仅用了3年。
  近几年还主持或独立完成内蒙古、甘肃、河南、新疆、河北、河南、山东、陕西以及蒙古国范围的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元代官话文体碑铭的考察和校勘工作,搜集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新资料。解决了国外有些著名学者未曾解决的难题和疑点,纠正了许多错讹,填补了一些空白。如对《张氏先茔碑》两次赴实地考察校勘,纠正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面旗帜、著名学者柯立甫(F.W.Cealewes)等释读标音的几百处漏失和错讹。
  嘎日迪教授在文献研究方面主要突出的优势和特点是新和实。敦煌、阿尔寨石窟的题记榜题研究都是新发现;其文献研究主要基于实地田野考察,善于利用考古方法手段,多方如实取证,严谨如实地利用原始资料。他在实地考察中体现的求实和吃苦耐劳精神,均受到同行或当地研究人员的敬佩和赞许。
  中古蒙古语理论化研究的开拓者
  嘎日迪博士对古蒙古语语音演变和形态结构的理论研究上成就突出。他的研究以正反两个方面的诸多论据,说明古蒙古语系统和规律性现象,或发展演变的内外在原因以及表层、深层意义。因此无论在论点论据和方法上都有新意。其观点和术语已被同行接受或被相关教材所吸收。海内外研究资料的参考以及多文种原始资料利用的广泛性,是同行学者所称赞的。《中世纪蒙古语书面语敬位》以回鹘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的实际资料提出了敬位的有关新观点和新问题,填补了研究的空白。论文在国际青年蒙古学家学术研讨会(乌兰巴托,1989)上宣读,引起了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席、著名学者小泽重男,副主席美国著名学者官布扎布等的兴致。秘书长著名学者比拉院士在大会总结中点名称赞为“卓有成效的好论文”,展示了我国青年蒙古学家研究的水平和深度。
  《也谈现代蒙古语长元音的形成问题》,是学术质量很高的论文之一。这一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们讨论较多、争论较大的老问题。一百多年来,先后有十几位国际著名蒙古学家写出专题论文。他的论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论据,否定了国外学者们一直引以为荣的风行观点。此文通过专家评比,获得了中国蒙古语文学会论文一等奖。
  《中古蒙古语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是嘎日迪教授潜心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著以语言结构体系的新视角对中古时期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和汉文、阿拉伯文标音蒙古语文献进行综合提炼写成的。此著经专家评议、编委遴选论证,列入自治区50周年献礼项目《中国蒙古学文库》出版。该书于2002年曾获得辽宁省图书一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于2006年12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项获奖。2006年12月其汉文版也已出版,已成为国内外同类博士和硕士论文的必用参考书。
  《中古蒙古语形态结构研究》是嘎日迪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一专著,注意接受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语言研究方法,对中古蒙古语的形态结构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经过著名蒙古语言学家D•特木尔淘高院士(蒙)、W•拉萨丁院士(俄)等蒙、俄学者23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严肃答辩,以满票通过的绝对优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誉为优秀学位论文。其中第二、三、四章被视为文中的精华,许多观点和方法对蒙古语言学研究是填补性的。显示了我国中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新高度,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08年出版了《中古蒙古语研究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主要旨在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对象提供教材和读物。该项成果于2010年十二月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近几年由于语言规范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专门进行了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的深入研究,并有了新的开拓性进展。主持了“蒙古语标准音推广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国内6所高校和两个研究单位11位专家进行研究,已经完成了三部书的研究成果,并将送审结题。他还完成了自治区重点图书《蒙古语正字正音词典》中全部词汇的蒙古语标准音标音工作,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中国蒙古语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嘎日迪教授蒙古语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古时期断代研究和历时研究上。通过研究总结了蒙古语发展的许多规律性问题,其研究素材的使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参考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引用的素材且多经过本人实地考察校勘订正的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加大了成果的可靠性、加深了可信度。
  嘎日迪同志对祖国和民族、对学校和学生有一股赤诚的爱心。在他研究生毕业时,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希望他去那里工作,但被婉言谢绝了。近几年北京、辽宁、甘肃的高校和研究单位以优厚待遇聘请他,他都没有动心。入选国家、自治区跨世纪人才之后,他先后参加了自治区党委组织的三次高级理论研讨班,通过对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他教书育人,讲政治、讲科学、讲实效,对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平等待众,在同行和学生中威信很高。仅在担任93级本科班主任的四年中,其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2次,毕业当年全班 25 名中的 4 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硕士研究生,创造了系史上的最高记录。他指导已经毕业的历届14名研究生,在他的影响下政治可靠、内部团结,在学术和业务上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目前,嘎日迪同志仍以百倍的工作热情,继续勤奋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祖国和民族地区的科教兴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阅读:

上一条:【创业师大】王艳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下一条:【我是师大人】陈波:平凡岗位上谱写敬业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