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母校新闻 → 正文
母校新闻

我校师生热议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日期:2019-11-07]

本网讯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连日来,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方向、汇聚行动力量,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师生反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国家治理的时间表不仅描绘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发展蓝图,同时表明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要达到的程度。这需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国家治理是多维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应坚持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首先,充分发挥个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是人人参与机制的完善。保障民生、人人共享,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

其次,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共同体主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公民等治理主体共同组成,各主体之间通过民主协商、共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共同体,进而实现共同的治理目标。培育和发展新的社会共同体,充分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应继续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使各类社会组织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最后,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治理主体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其中要加强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履行。要善于运用法治、自治、德治以及科技手段,努力把各项社会治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型改革和问题倒逼型改革相结合,既要总结社会治理发展规律,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推进制度建设,也要总结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时将可复制的地方经验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中。其中,北京市推进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改革就值得推广和学习。内蒙古的阿拉善盟组织建立了适合农牧区的“都贵楞”,即治安群防群治队伍(蒙语“都贵楞”是小组的意思),组织形成于2002年,在维护地区治安、防火救灾、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总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拥有的资源有限,社会治理需要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及其掌握的资源,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拓俊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当今世界殊”的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70年的实践,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才能指引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用十三个部分明确了三个层级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使三个层次的制度分层对接与协同高效运转,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要我们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开展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推动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发展,就一定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的治国能力,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贺瑞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在“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强调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与民族工作密切相关,是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工作经验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远见和卓识。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一名讲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一线高校党员教师,今后我会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教学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我会结合个人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让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课堂落地生根,坚决把各族同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帮助各族同学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各族同学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成为大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主任 许星杰


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既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也是我国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最集中体现,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冯新新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伴随着全会的胜利举行,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又一次成为了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的话题,同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除此之外,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工作报告,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各项成就。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定而深刻地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不仅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坚定不移遵守的重大制度和原则,还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和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推动我国各方面制度走向更成熟和完善的道路,更好更准确地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政府管理学院学生 高鹏博


通过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认识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要把人民群众能否在公共利益维护、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权力监督上发挥最主要的作用。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呈现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时代成果,彰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与节奏。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与时俱进,关乎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应大势、顺民意、合规律的重大改革。势将开启一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政府管理学院学生 刁雯钰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人类制度文明建设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学习,发挥自己专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尽自己的一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蔺世奇

阅读:

上一条:【主题教育进行时】团委党支部制定“每周七日工作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下一条:【主题教育进行时】“榜样点亮初心”从师大人到仪仗兵——专访刘晓雨